鸡汤有毒,人生经验也有毒

我前几天想给某个朋友发消息,于是我搜索拼音首字母,结果按回车出来的是另一个很久很久很久没联系的同学的名字,因为他们首字母比较接近。然后我想了一下,出于好奇的原因,我就问了一下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学习或者工作,结果等了几天……都不鸟我……也算是预料之中……当时想可能他这个QQ号已经没用了。

但我刚刚翻开我空间的历史记录,发现他这几天来我空间看过,说明他是看到我的消息了的,而且是专门来我空间看,但是为麻不回复我?
莫非他已经忘记我是谁了,或者以为我是要找他借钱?有个流行的段子说,久了不联系,突然联系,不是收礼就是借钱。


其实前面所说的跟这篇文章的主题没多大关系,我只是联想到一些网上的“经验”,曾经把我带偏了:
《送这些东西代表……》,因为这个,别人过生日送什么东西,都得像扫雷一样,这个不能买,那个不能买,就怕无意中触碰到什么“暗示”。
《对你说这些话,就意味着……》,因为这个,每次说话都得小心翼翼,免得触发某些“条例”。
《如果谁谁谁有这些动作,赶紧远离他(她)》,因为这个,“吓”得我赶紧把自己远离,人格分裂了。
……
……

这些东西我看的时候都知道他是当段子或者毒鸡汤看,但无意识中还是会受到影响,而且曾经深受其害!
因为这些“毒经验”是双向的,我自己不信,但别人可能会去想。我本来说一句话就是本意,但是因为曾经看过某些“毒经验”,虽然我自己不信这些,但是又担心对方多想,毕竟有的人会多想,有的又不会。所以这已经不是个人信不信的问题了,而是发展为对对方的揣摩了。

当初发明这些段子的人可能真是“总结经验”,是为了让人更好的去理解别人的意思,但最终发酵以后,可能反倒造成一些沟通困难、分歧、误解。当“明”的意思和“暗”的意思在未知中交织的时候,我们反倒不能好好去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了,而作为说话或者行为的一方,也会陷入这种“明暗之争”的怪圈之中——我说的这句话或者做的这件事,不同的人可能理解不一样,有的人理解的是“明”的意思,有的人理解的是“暗”的意思,所以我要不要做呢?一句话总结:这些“经验段子”就是给我的语言和行为增加了“歧义”。


我仍然不知道那个老同学为啥不回复我,但我现在绝对不会用恶意去揣测,简单点,可能就是懒得回。

标签: none

仅有一条评论

  1. 毒鸡汤自没中毒,但是可能别人中毒了啊,所以不得不多想。。。。。

添加新评论